口述历史6:
“整体教改”
狠抓三年教改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八中人尝到了教学改革的甜头,1984年高考甫终,八中的教改志愿者已在酝酿新一轮的教改实验了,经过1984—1985一年的反复思考、研讨、论证,一个《初中综合(后改称整体)教改试验》的方案诞生了,1985年秋季开学,在初八八级4个班开始了一轮新的整体教改实验。
三年整体教改实验,在以下几方面取得了突破:刘校长带病坚持抓高80级工作,
在理论上,他们提出了“纵横综合,科学育人”的构想。“纵”是指育人的全程性。既要有中学阶段育人的全程目标,又要有分阶段的分段目标。分段目标要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制定合理的阶段要求,各阶段要相互衔接,不能拖后,也不能提前。所谓“横”是指育人的全方位性,比如要综合考虑社会、学校、家庭教育,又比如要考虑德智体美劳诸育的关系,使其相互渗透,而不能相互割裂,更不能相互制约。又如要全面发展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使两者相互促进,不仅把学生培养成智者,还要把学生锤炼成强者。“纵横综合”是一个比较合理的科学的育人的框架。它是一种很理想的境界,但它不是教育的乌托邦,它是可以实施的。初八八级在这方面是作了一些探索工作的,如果再有几轮教改实践就会摸索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实施办法。
在实践上,教改实验年级也有一些突破。比如:他们重视老师教育思想的建设,挤出时间安排老师学习教育理论。他们结合教学实际,先后学习了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理论,赞可夫的掌握教学法,大大提高了教师的教育理论素养,促进了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的提高。又如:他们开始重视学生的心理指导工作,定期开设心理辅导讲座,用“自励、自砺”法指导学生培养坚强意志,把心理疏导法引入班主任思想工作之中等等,老师们一边学习,一边实践,坚持三年,取得了一定成效。再如,他们加强了家长工作,成立了由学校教师、学生家长代表和居委会代表组成的三结合教改研究小组,定期开会,研讨学生教育问题,后来又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全市最早的家长学校。
再如他们开始重视各学科的相互渗透,年级常常组织跨学科的研究课,不仅研究如何教好课的问题,还要研究各学科之间相互渗透问题。比如语文课的语法教学就以数学应用题为例,讲解表达和理解的准确性;数学课又运用学生语文课学到的中心词和修饰语之间关系的知识,帮助学生提高应用题的解题能力。
再如他们非常重视学生各方面的和谐发展,平时开展多种多样的文体活动,而到重大的节日就组织大型的综合性的文娱演出。其中的两次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次是初一(上)元旦前夕的营火晚会,一次是初一(下)的六·一庆祝主题活动。既让学生在紧张学习过程中放松了身心,又让学生施展出各方面的才华,发现培养了人才。在营火晚会上,一位女同学就表现出了很高的节目主持才能,在六·一庆祝会上发现了很好的舞蹈苗子。初八八级这些做法,在今天看来可能是很寻常的,但在八五、八六年却是很有新意很有创意的。
初中八八级整体教改能够取得一些突破性的进展。这首先是由于领导的重视。学校校长杨盛林、书记赵延寿事必躬亲,大事小事,事事督办。教改方案的制定他们没少和大家一起动脑筋流汗;对重要理论实践问题的思考探索,他们没少出主意,没少贡献他们的聪明才智;教改实践中遇到困难障碍,他们更是和大家一起焦急,一起想法战胜。最令人难忘感动的有这样几件事:八六年秋天,教改试验才进行一年,很多工作都还不成熟,但领导为了鼓励第一线同志,在市里举行教育思想研讨会的时候,杨校长硬把我们推上了研讨会的讲台,让我们把思考和做法向与会的领导专家作了和盘的介绍,出乎意料的引起了强
烈的反响。不久,全国要召开规格较高的整体教改研讨会,领导又鼓励我们大胆地把我们思考和做法写出来。记得杨校长是这样说的:老郑,把我们的思考和一年的工作大胆写出来。也许我们的经验还嫩了点,还不成熟,我们的文章可能选不上,出席不了会议。但是不要紧,写一回,我们就会进一步,成熟一分。就在杨校长的鼓励下,一篇《整体教改思考和实践》的文章完成了,寄到了会议组织地——华东师大。结果出乎意外,我们收到了出席会议的邀请函。说到这篇文章还不能不谈谈她的诞生情况。当我们决定要写这篇文章时,离截稿日期只有一周了。杨校长和我先商定了大的框架,然后由我执笔,写一部分就送交他一部分,他立即修改审阅,然后立即送去打印。有时,我的稿子告一段落已是夜里十二点了,我仍去敲开他房门,他仍然赶夜工把稿子审阅完,第二天一早即送去打印。八中整体教改这个新生儿就是这样,在领导的关怀下一步步成长的。
这里还得谈一谈“钱”这个当时我们感到棘手的问题。之所以说它棘手,不是我们想给搞教改很辛苦的老师们发多少钱,而是说开展活动缺乏必要的经费。比如1985年岁末,我们准备搞一个规模较大的营火晚会,为了营造和谐的气氛,准备让新年老人给学生发一份礼物(其实也就是几颗糖、几块饼干而已)。但是我们连这点钱都没有。杨校长知道这个困难后,就亲自出面到相对富裕的高三年级去化缘,解决了我们的燃眉之急。像这样化缘的事还不止一次呢。今天想来实在令人难以置信。面对这样的艰难的环境,我们没有丝毫的怨艾,我们是愉愉快快把教改的事情搞得尽可能完美。
整体教改能够取得一定的突破,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老师们良好的精神状态。搞教学改革是要多付体力和脑力的,以初八五级当时进行的工作看,好多项是其他年级没有的:要进行一周一次的教育理论学习,要每周跟班听一次心理辅导讲课,要经常参加年级的研究教改工作的会议,要经常参加只有教改年级才组织的研究课、班会观摩课,至于教改年级要求高一些,备课、作业批改要多花一些劳动就更不用说了。还有部分老师更有不少额外负担,有的老师除担任正常的教学任务外,还要担任心理课的讲课任务,开扩展课外知识的讲座,搞课外活动……这些额外负担都是没有一分报酬的,但是我们老师们都是愉快的承担,高质量的完成。全年级形成了团结一心、不计报酬、不争荣誉、相互体谅、相互关心、勤奋工作的好风气。
初八八级整体教改实验工作,为八中争得了荣誉,为八中的崛起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但是教改是一项艰难的工程,它的受制约的因素是很多的。比如说社会大环境、教育大环境对它的制约就很大。在上海华东师大召开的研讨会上,一位老专家评议到重庆八中整体教改时就提醒我们:随着教改的深入,随着学生年级升高,要面对的挑战将更大,困难将更多,要作好充分的应对准备。八中是一个有进行改革传统的学校,我们相信,教改的春天终究会来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