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历史3:
新八中的调整时期
解放后的新中国百废待举,新生的重庆八中万事待兴。但是受命于新时期树人重任的干部和教师努力工作,发扬树人时期的优良传统,逐步建立起八中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逐步完成从旧体制向新体制的过渡,刘隆应校长和关长辐校长紧密合作,团结干部和教职工,加强教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带领和支持教师学习先进教育理论,改进教学方法。在关校长、刘校长的关怀激励下,学校各种课外活动和学生社团活动蓬勃开展起来,良好校风又逐渐形成,学校走上了稳定发展的轨道。
1958年9月,上级决定将重庆八中划归重庆师范专科学校领导,更名为重庆师范专科学校附属中学(简称重师附中),附中戍了重庆师范学校的科研和实习基地,这无疑是对八中办学成绩的肯定,也对八中寄予了深切的希望。
1958年,在毛主席“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指引下,学校在重庆市公交二公司的支持下,利用三台老虎钳,白手起家,办起了校办工厂,校办工厂不断发展壮大,成了全市、全省、全国开展勤工俭学活动的先进典型,为学校提供了大量办学经费。
当时八中学生不仅参加校办工厂劳动,还到附近农村参加农村生产劳动.58年大炼钢铁时,学校还组织学生到南桐(今万盛区)参加采矿劳动。学生在劳动中确实得到了很好的锻炼,但劳动时间过多,影响了文化课的学习,教学质量明显下降。
中共四川省委车井泉同志提出要迅速提高教育质量,“为七千万四川父老恢复名誉”。关长辐校长和刘隆应校长用“头悬梁”、“锥刺股”,卧薪尝胆的故事激励大家,号召全校教职工艰苦奋斗,苦战三年,改变学校面貌。当时正值我国三年严重自然灾害期间,师生员工的生活十分困难,国家每月只能供应每人二十几斤粮,半斤肉,二两油。社会上一片冷清、萧条景象。在八中,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教师干得热火朝天,全校上下一心,振奋精神,群策群力,忘我工作,尽管又累又饿,每天晚上办公室灯火通明,老师们都要工作到深夜十一、二点才休息。学校还养猪、种菜,尽力改善师生生活.为了加强教学辅导,学校连续两年请重师师专应届毕业学生共100多人来校协助“保高三”。当时,学生学习也非常刻苦用功。经过全技师生员工共同努力,1961年,1962年连续两年我校高考都取得了好成绩,打了一个漂亮的翻身仗.全校师生备受鼓舞。
为进一步办好八中学校领导大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他们想尽千方百计,利用各种渠道,从重师本部、从西南政法学院(现西南政法大学)等院校调入一批思想品德好、业务强的干部、教师来校充实教师队伍。通过市教育局,接收相当数量的较为优秀的大学毕业生,学校还从自己的高二、高三学生中抽选了一部分优秀生提前毕业在本校任教,增加了活跃的新鲜血液。同时,从原有教师中调出相当数量的教师到区县普通中学任教,八中教师队伍两三年间就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校风、教风发生了大转变,一股积极向上、勤奋教书、努力学习、勇于探索、不断创新、团结进取的好风气在八中蓬勃发展。一批优秀的中青年教师迅速成长起来。
从1960年年秋季开学,重庆八中积极进行“大改班”教学改革实验,学校组织了老中青结合的较强的教育教学班子,关、刘二校长负责领导,教导处副主任刘晓岚同志具体负责。老师们忍着饥饿,克服各种困难,积极探索教育规律,不断改进教学工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受到四川省教育厅来重庆总结“大改班”的工作的领导和专家高度评价。
学校乘势狠抓教师队伍建设,积极开展教学改革,学生中学雷锋活动,航模,无线电等课外活动和文体活动厂泛开展,1962年、1964年,市教委、市体委连续两年在我校招收排球班,从此开始了我校延续至今的排球传统项目训练活动,排球活动成了人们认识重庆八中的一个品牌。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学校在社会上赢得了良好声誉。
正当八中健康发展从废墟中站起来的时候,由于历史原因,八中的发展造成严重挫折。十年间,学校领导、教师受到批斗,身心受到严重摧残,关校长1971年5月去逝,年仅42岁.1981年3月.刘校长病逝,年仅58岁,这两位校长英年早逝,是重庆八中的重大损失。校园被严重破坏,实验楼遭遇火灾.图书馆的古籍、图书,校史资抖毁坏殆尽。1966年“复课”的时候,连一个年级的完好课桌都配备不齐。
“复课”后的几年,重庆八中不仅满足于现有的教育教学秩序,还在积极地思考和探索着新的教育革命路子。于是1970年5月,怀着“教育革命”的崇高理想,学校在远离城区100多里的纂江茗山(俗名鸡公山)创办了农村分校,师生们在高寒的鸡公山上一边劳动,一边学习,克服了生活条件艰苦、教学设施缺乏、劳动任务繁重的困难,坚持了整整六年.创办农村分校的实践,突出表明了八中领导和师生员工努力改变学校面貌的强烈愿望和不懈探索树人之路的迫切心情,当然这种探索受到了当时政治形势的影响,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时代的局限。
八中在解放后这三十来年的曲折而艰难的办学历程中,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人才,其中不乏杰出的皎皎者。有世界知名的海洋科学家吕文正,有三次打破航空模型测试世界记录,两次获得国家体育运动荣誉奖的校友江育林.有共和国将军第三军医大学副校长刘美良少将,有现任重庆市新闻出版局局长兼党委书记、国家一级作家杨恩芳,有中国太平洋保险股份公司的经理的霍联宏,他们为祖国、为学校争得了荣誉,是八中的骄傲!